top of page

柔印貼版套筒全解析:分類、功能與應用指南



柔版印刷作為當今包裝印刷領域的主流技術,其核心元件--貼版套筒的性能直接影響印刷品質與生產效率。貼版套筒作為印版與印刷機之間的關鍵媒介,其技術創新為柔印工藝帶來了革命性進步。本文將系統介紹柔印貼版套筒的分類體系、功能特點、選型方法及維護要點,協助印刷企業全面瞭解這一關鍵技術,併為實際生產中的套筒選擇與應用提供專業指導。



壹、柔印貼版套筒概述與技術發展


柔印貼版套筒是一種可更換的圓柱形裝置,用於固定柔性印版並安裝在印刷機的版輥上。與傳統固定版輥相比,套筒技術具有顯著優勢:重量減輕 50~70 %,換版時間縮短 80 %,存儲空間減少 60 %,這些特點使其成為現代柔印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。

 

貼版套筒的基本結構通常包括三層:內層為玻璃纖維或複合材料基筒,提供結構支撐;中間層為可壓縮泡棉或特殊聚合物,吸收印刷壓力;外層是聚氨酯或其他高分子材料,直接接觸印版並提供所需的表面特性。許多領先製造商通過材料創新和結構優化,不斷提升套筒性能,使其能夠滿足從普通包裝到高清標籤印刷的不同需求。

 

行業發展歷程顯示,貼版套筒技術經歷了四個重要階段︰初期的簡單橡膠套筒(1990年前);第一代玻璃纖維增強套筒(1990-2000年);第二代抗靜電和輕量化套筒(2000-2010年);以及當前的智慧化和超輕量套筒(2010年後)。每次技術升級都為柔印帶來新的可能性,推動印刷品質向更高水準發展。



貳、柔印貼版套筒的分類體系


一、按結構設計分類

 

(一)傳統貼版套筒

採用實心玻璃纖維結構,密度較高但穩定性優異。外層為特殊聚氨酯配方,適用於大多數水性和溶劑型油墨。這類套筒成本相對較低,是入門級柔印設備的常見配置。

 

(二)蜂窩結構套筒

創新性採用航空級蜂窩材料中間層,這種結構使套筒重量減輕達 70 %,同時蜂窩單元的力學特性可有效吸收印刷振動。特別適合大幅面印刷機和需要頻繁更換套筒的生產環境。


(三)氣墊式套筒

在基層與外層間加入可壓縮緩衝層,如微孔聚氨酯材料。這種設計使套筒在受壓時產生均勻反彈,減少網點擴大,顯著提升高光區域的印刷效果。是高清柔印的理想選擇。


蜂窩狀套筒結構



二、按表面特性分類

 

(一)標準表面套筒

具有均勻的中等粗糙度表面,適用於大多數印版和雙面膠帶。提供良好的油墨轉移和印版附著力平衡。

 

(二)抗靜電套筒

表面經過導電處理,體積電阻率通常低於 10 ⁶Ω·cm。可有效防止靜電積聚導致的印刷缺陷,在塑膠薄膜印刷中表現尤為突出。



(三)高精度研磨套筒

表面經過奈米級拋光,粗糙度控制在 Ra 0.1 μm以內。這類套筒可減少印版微小移動,實現更精準的網點再現,是高清柔印和組合印刷的關鍵元件。


三、按硬度等級分類

 

(一)軟性套筒(70-75 Shore A)

高彈性,適用於:

·  粗糙承印材料(如瓦楞紙板)

·  大幅面實地印刷

·  需要良好著墨的場合

 

(二)中性套筒(75-85 Shore A)

通用型,平衡彈性與剛性,適用於:

·  大多數包裝印刷

·  圖文混合版面

·  中長版活件


(三)硬性套筒(85-95 Shore A)

高剛性,適用於:

·  精細網點印刷

·  標籤和窄幅印刷

·  高精度套印要求


四、按特殊功能分類

 

(一)輕量化套筒

採用高強輕質複合材料,符合人體工學,大幅降低操作人員勞動強度。

 

(二)快速換版系統

集成專利鎖緊機構,換版時間可縮短至 5 分鐘以內。是許多 OEM 廠商的標準配置。

 

(三)衛生級套筒

使用 FDA 認證材料,符合食品和藥品包裝的衛生要求。表面特殊處理防止油墨和清洗劑滲透,易於徹底清潔。



參、柔印貼版套筒的核心功能解析


一、印版固定與支撐功能


精密定位是套筒的基本功能。優質套筒的徑向跳動不超過 0.01 mm,確保印版位置精確。

 

均勻受力同樣關鍵。套筒需要將印刷壓力均勻傳遞到整個印版表面。測試數據顯示,優質套筒的壓力偏差可控制在 ± 5 % 以內,避免局部壓力過大導致的網點變形。

 

二、印刷壓力調節功能


不同硬度的套筒提供不同的壓縮特性:軟性套筒(70 Shore A)壓縮率約 8 %,適合瓦楞印刷;硬性套筒(90 Shore A)壓縮率僅 3 %,適合精細網點。用戶應根據承印材料和圖文特點科學選擇。

 

振動吸收是高端套筒的重要特性,可降低印刷振動,提高印刷速度而不影響品質,特別適合高速柔印機。

 

三、印刷品質提升功能


網點再現能力直接關聯套筒性能。高清套筒可實現 1~99 % 的網點完整再現,線數可達 200 lpi 以上。實際測試中,使用優質套筒的網點擴大可比普通產品降低 30 %。

 

抗靜電性能對薄膜印刷尤為關鍵。靜電會導致墨斑、飛墨等缺陷。抗靜電套筒的表面電阻控制在 10⁴-10⁶Ω 範圍,能有效導走靜電荷,配合濕度控制系統效果更佳。

 

四、操作效率提升功能


輕量化設計顯著改善工作效率。比較顯示,傳統鋼製印版滾筒重量約 80 kg,而同樣尺寸的碳纖維套筒僅 25 kg,換版時間從 30 分鐘縮短至 5 分鐘。

 

快速更換系統進一步優化生產流程,可節省生產時間。



肆、柔印貼版套筒的選型與應用指南


一、按印刷工藝選型

 

(一)標籤印刷

·  推薦硬度:85-90 Shore A

·  理由:高硬度確保精細網點再現,鋁質表面保持尺寸穩定

 

(二)軟包裝印刷

·  推薦硬度:75-85 Shore A

·  理由:中等硬度適應多種材料,抗靜電處理避免薄膜問題

 

(三)瓦楞預印

·  推薦硬度:70-75 Shore A

·  理由:軟性適應粗糙表面,輕量化便於大幅面操作

 

二、按油墨類型選型

 

(一)水性油墨

注意事項:選擇閉孔結構表面,防止水分滲透

 

(二)溶劑型油墨

注意事項:確保耐化學性,尤其是 MEK、乙酸乙酯等強溶劑

 

(三)UV 油墨:

注意事項:表面需特殊處理,防止 UV 固化殘留

 

三、使用與維護要點

 

(一)安裝規範

- 清潔芯軸和套筒內表面

- 使用專用安裝工具,避免暴力敲擊

- 氣壓控制在 0.3-0.5 MPa 範圍

- 安裝後檢查徑向跳動(≤ 0.03 mm)

 

(二)日常維護

- 存儲:垂直放置,理想環境溫度 15~25° C,濕度 40~60 %

- 清潔:使用推薦溶劑,避免強酸強鹼

- 檢查:每月測量套筒硬度變化,年度專業檢測



(三)壽命管理

- 常規套筒使用壽命:3~5 年或 1500 萬轉

- 報廢標準:硬度變化超過 ± 5°,表面龜裂或永久變形

- 翻新:專業研磨可延長壽命 30~50 %



伍、柔印貼版套筒技術發展趨勢


智慧化套筒是下一代發展方向。內置感測器的套筒可即時監測壓力、溫度等參數,通過網路技術實現預測性維護。試驗數據顯示,智慧套筒可減少 30 % 的印刷故障停機。

  

可持續材料應用日益廣泛。生物基聚氨酯、可回收複合材料等環保材料製成的套筒已進入市場,碳足跡比傳統產品降低 40~60 %,符合全球減碳趨勢。


多功能集成成為創新熱點。如結合加熱功能的套筒可解決 UV 油墨在低溫環境下的固化問題;表面自動清潔處理可減少停機清洗頻率,提升生產效率。

 

客製化服務需求增長。許多領先製造商提供從直徑、長度到表面特性的全方位訂製,甚至根據客戶特定油墨和承印物開發專屬配方,實現最佳印刷效果。



陸、結語


柔印貼版套筒作為印刷品質的關鍵決定因素,其科學選型與正確使用對印刷企業至關重要。瞭解套筒的分類體系與功能特點,結合實際生產需求選擇合適產品,建立規範的維護流程,將顯著提升印刷品質和生產效率。

 

隨著新材料、新結構的不斷湧現,柔印套筒技術將持續推動包裝印刷往更高品質、更高效率、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。建議印刷企業定期評估套筒技術進展,與 Rossini 等領先供應商保持緊密合作,確保始終採用最適合自身生產需求的解決方案。



※ 本文由作者「信華柔印科技 * 嘉昱有限公司--林嘉彥 先生」提供予「台灣柔版印刷協會」網站使用





 
 
 
Logo-1.png

台灣柔版印刷協會     /      內政部台內團字第 1080068558 號     /     Copyright © Taiwan Flexographic Technical Association     

bottom of page